敢擔當,打硬仗:海控高速防疫志愿者的硬核執行力
“你好,請出示健康碼、行程碼。”
“你好,中高風險地區來青,需要進行抗原檢測。”
這是海控集團高速出入口防疫志愿者杜磊、李鵬飛每天都要重復一千多次的工作語言。在今年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杜磊、李鵬飛成了最忙碌的志愿者。從3月11日第一輪全民核酸檢測開始,杜磊已做過6次志愿者,李鵬飛已做過4次志愿者。而當高速防疫志愿者征集通知一出,他們依然第一時間報名了。在高速出口一站就是二十多天。
“就一個想法,保證完成任務”
4月18日上午,筆者在S7601膠州灣高速黃島東出口見到了正在工作的杜磊和李鵬飛。大前天上完8小時夜班的他們,今天早上六點又走上了工作崗位,雙眼已染上“煙熏妝”。
四五月份的陽光如同沒有邊際的瀑布,朝著高速公里傾瀉而下。站在道路中間,沒有一絲樹蔭,陽光直射,空氣中彌漫著熱氣。而穿著嚴密防護服的志愿者,體感溫度比普通人更是高出好幾度。杜磊直言:“在防護服里,跟蒸包子似的。”
杜磊揮手示意一輛冀D車牌的車輛停下,查驗行程碼。李鵬飛在登記表上記錄車牌號、乘車人數、帶星人數等信息。兩人配合默契,效率很高。
疫情防控,尤其是交通聯防,是場硬仗,需要敢于擔當的精神、剛硬的執行力。
“我們采用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每班八小時,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執勤,對下高速的車輛和人員進行查驗,檢查健康碼、行程碼,不落一車,不漏一人。對中高風險地區來青人員進行檢查登記,并引導進行抗原檢測。”杜磊說,一個班八小時查驗一千一百多輛車,幾乎不間斷。夜間特別是零點以后,車輛相對來說會少一點。
李鵬飛介紹,他們兩人分在一組,都在第三車道,一個查驗,一個記錄。只見他手里的登記表工工整整,一筆一劃,字跡清晰,需要重點標注的地方都認真做了標注。“雖然時間緊張,也要記錄清楚,便于后面追蹤管理。如果寫得潦草不好辨認或信息記錄有誤,那就是給組織制造麻煩。咱不能那么干。”
當問及三班倒習不習慣時,兩個人臉上露出靦腆的表情:“生物鐘有點亂。不過還好,能堅持。我們就一個想法,保證完成任務。”
李鵬飛家住膠南,值上午班,為了六點準時上崗,凌晨四點多就要起床,從膠南往高速出口趕。值下午班,晚上十點下班,回到家接近12點。“一般我就去另一個臥室睡覺了,怕吵醒兒子和妻子。”
李鵬飛的兒子上一年級,很自豪爸爸是防疫志愿者。說起兒子看電視新聞后向志愿者敬禮的場景,李鵬飛滿臉的幸福,兒子敬完禮對他說:“爸爸,你也是大白,是英雄。”
“不能說是英雄,只是盡了一個黨員最基本的義務和責任。”在李鵬飛看來:“有困難就要上,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在他眼里,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要認認真真,忠于職守,全力付出。這是本分而已,談不上英雄,更談不上偉大。
“丁是丁卯是卯,絕不含糊”
杜磊介紹,二十多天的執勤工作,絕大多數司機都是比較配合的,但是也有一些提供不出健康碼、行程碼,“這種必須跟緊,進行抗原檢測,不能漏掉放掉”。
李鵬飛的話很直接,查不清行程碼就放行,是不負責任的,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
據杜磊、李鵬飛回憶,出問題的大多是本地私家車,包括乘客,他們覺得都是本地的,沒有必要查看。
杜磊記得清楚,4月14日下午,有輛本地車駛來,說沒有智能手機,讓他們做抗原檢測,拒不配合,非讓我們“提供工作證件,拿出政策文件來”再說,還告訴我,他認識哪哪的領導,沒聽說過有這樣的政策,快放他們走。“那我肯定不能妥協,丁是丁卯是卯,絕不含糊。”而后杜磊如實上報指揮部,交由指揮部進行處理。
4月19日,筆者在現場剛好目睹了相似的一幕。
一位天津的貨車司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行程碼給杜磊看。盡管陽光刺眼,屏幕發暗,杜磊還是一眼就看出了問題:“你這不好使,是截圖。請出示實時行程碼。”
司機辯解到,差不多吧,這是八點多截的屏。差不多得了,你干嘛這么較真啊。
“請出示實時行程碼,現在九點一刻,你那是八點的截圖。”杜磊不為所動,說得堅決。
那位司機不耐煩地重新出示了行程碼。杜磊沖他一笑,揮揮手:“這回好使了,謝謝配合。”
杜磊在查驗駕駛員的時候,李鵬飛會去查驗副駕駛和其他隨車人員。一樣的一絲不茍,一樣的堅定不移。“隨車人員也請出示下行程碼。”他敲敲車窗。
“我們一塊的,不用看了,都一個地方的來的。”
“每個人都要看。”李鵬飛堅持查看。對方說,沒有手機。李鵬飛耐心勸解,那需要做下抗原檢測,耽誤你們十幾分鐘。說話間,就引導車輛駛向抗原檢測點。
同在高速執勤的一位農業農村局的志愿者豎起大拇哥,別看杜磊、鵬飛平時挺隨和,但在原則問題上,“他們特別能堅持,敢于碰硬。這點兒,我服”。
“平凡崗位,認真工作很踏實”
值完勤,脫下防護服和手套,兩人的衣服已然濕透,臉上油汗俱下,雙手被捂得發白發脹,像泡過水的饅頭,看上去觸目驚心。
兩人充分消毒之后,第一個動作出奇一致:擰開一瓶礦泉水,咕咚咕咚一飲而盡。一句感慨,“水真甜!”
站著執勤三四個小時,風吹日曬,滴水未進,水當然會是甜的。沒有實地到高速路口執勤的人,很難理解這份辛苦。
杜磊、李鵬飛已在高速公路連續執勤22天,從未叫苦喊累,從未畏懼被感染的風險。從外觀上看,他們的膚色都比在單位時黑了不止兩個色號,眼窩有些許凹陷,黑眼圈濃重,嗓子也有些嘶啞。
對于這些外貌上的變化,他們絲毫不在意:“黑點白點,我們不在乎。就是剛開始的時候,家人難免會掛念、擔心。現在好多了。”都是為人子女或為人父母,說不被惦記掛心,那是假的。只是他們選擇了奉獻自己,舍一己小家為萬千大家。
杜磊、李鵬飛始終把自己定位為一顆小螺絲釘,把別人看來很簡單、很容易而又不屑一顧的事,一肩挑起來,認認真真做到極致。
杜磊定義自己是做后勤保障的小兵,“我做不了投融資的大業務,認真做好后勤保障我就心安”。李鵬飛說:“我是集團旅業公司一名普普通通的公車管理人員,給大家做服務的,全力以赴搞好服務保障就是我的目標。”
看,多么相似的話語,多么一致的精神品格!他們對自己的定位都很平凡。這個定位,是他們所有行動的起點和終點,也是他們“英雄”的出處。
在高速執勤,杜磊依然堅持每天查看公司的防疫落實情況。他說,三班倒,每天還有一定的空閑時間,利用這段時間正好可以完成在集團的本職工作。
什么叫不簡單?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什么叫不容易?把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認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
常有人問杜磊、李鵬飛,你們怎么就能做到天天堅持這么強的執行力?他們總是輕描淡寫地說:“不認真執勤,心里不踏實。 ”其實,如果沒有頑強的意志品質,誰能做到這份堅持?如果沒有愿意為集團、為新區防疫工作奉獻的信念,又哪來的這份意志?
同是退伍軍人出身,軍旅生涯給杜磊、李鵬飛的性格烙上了樂于奉獻、敢于擔當、能打硬仗的相同底色。他們仍像當年當兵那樣,一邊時刻儲備著戰斗力量,一邊時刻準備著沖鋒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