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訪談丨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訪誠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龍大偉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打通科技創新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是我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一環,也是不少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正在努力的方向。
誠志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清華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產業平臺,經過20多年的實踐探索,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校企,蛻變為如今擁有百億元級資產的上市公司,有什么經驗可供同類企業借鑒?未來公司在科技創新、前沿產業方面還有哪些布局及規劃?新華財經近日就相關問題專訪了公司董事長龍大偉。
圖為誠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龍大偉正在接受新華財經專訪
三次高科技轉型鍛造百億元級產業平臺
新華財經:誠志股份自1998年10月成立至今,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龍大偉:回顧公司20多年發展歷史,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實現高科技轉型。
誠志股份剛成立時,以傳統日用化工為主營業務。2000年公司上市以后,國內日化工業已經被國際企業全面搶灘。當時有一場轟轟烈烈的關于保護民族工業的大討論,但是行業的發展與變遷不會在討論中等待,企業的發展更不能停歇。
誠志股份是清華大學與江西省省校合作的產物,自然承載著清華大學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和產業化的重大使命,也蘊含著科技成果轉化的動力。公司高科技產業轉型勢在必行。
2000年,公司提出“以日用化工為起點,加快向生命科學、生物制藥、精細化工、信息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發展”的發展戰略,進行第一次產業轉型。我們在江西省鷹潭市成立江西誠志生物工程公司,開始進軍生命科學、生物醫藥領域,這是誠志股份上市以后所做的一項重要投資,也是公司高科技戰略的重要一步,為公司未來形成一定的核心競爭力和產業規模奠定了堅實基礎。對于公司起步時期的飛速發展,生命科技產業功不可沒。尤其是2011年我們收購美國生物能量生命科技有限公司(BIOENERGY LIFE SCIENCE.,INC),更是打通了D-核糖的全產業鏈,使誠志股份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擁有D-核糖產品制造及應用領域完整知識產權的企業。早期在生命科技領域的布局,也對我們現在的產業布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隨著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政策的推進,國家鼓勵醫療機構合作、合并、共建醫療服務集團。2004年,在第一次產業轉型的基礎上,公司進一步提出了第二次產業轉型的發展構想,也就是“以生命科技、醫療服務、醫藥及其中間體為主營方向進行第二次產業轉型,打造國內專業化、規模化的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此后,公司在大健康領域開始布局,并購丹東市第一醫院,在北京設立兩個門診部,并且配套構建醫療第三方服務平臺和醫療設備維護平臺,進一步延伸醫療產業鏈,形成了公司“醫藥化工、醫療服務”的主營架構。
以2009年收購石家莊誠志永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2016年收購南京誠志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為標志,公司進入半導體顯示材料和清潔能源領域,實現了第三次產業轉型,公司成為百億元級產業平臺。
圖為石家莊誠志永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
2022年,隨著校企改革完成,誠志股份完成實控人變更,加入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為誠志股份未來發展帶來了新動力。我們提出了“誠志股份2.0版”戰略發展規劃,這是公司開啟新征程的重要綱領。
回首過去,每一次產業轉型都是關系到公司階躍發展的重要決策,也是公司實現高科技轉型的重要路徑,從把握先機、研討論證到實施落實,都是巨大挑戰。
信息、機制是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關鍵
新華財經:結合誠志股份的發展經歷,您認為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落地,應如何打通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
龍大偉:科技成果轉化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資金端和項目端是否密切配合,人力、財力能否有效投入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轉化效果。不是所有實驗室創新成果都能走向市場,企業需要有敏銳的判斷力和完善的決策機制。
打通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關鍵點在于:一要信息對稱,科技成果的持有者與企業要能夠精準對接;二要建立成熟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新華財經:誠志股份于2021年12月完成校企改革,引入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股東,實控人變更為青島西海岸新區國有資產管理局。公司改革的初衷和目標是什么?
龍大偉:誠志股份的改革是校企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校企改革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總體要求的重要舉措,是貫徹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符合高校產業定位和發展趨勢。初衷和目標是堅持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方向,尊重教育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促進高校集中精力辦學、回歸教育本位、實現內涵式發展,同時推動與高校教學科研無關的企業走向市場,接受市場約束,進一步增強企業運營能力、創新能力,提高治理水平。
新華財經:您有豐富的校企管理層任職經驗。在您看來,校企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在市場競爭中有哪些優勢和劣勢?校企要成長為領先的市場主體最關鍵的著力點是什么?
龍大偉:優勢主要是校企與高校、市場都具有天然的聯系,能夠成為實驗室與市場的橋梁,既可以依托學校的科研實力和人才優勢,獲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以連接市場,直接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落地。劣勢在于高校的主業是辦學,對辦企業的投入精力和資源有限。最關鍵的是校企改革完成后,保留下來的校企要進一步明確定位,要成為大學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管理平臺、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創新實踐的功能平臺、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的服務平臺,既要深度服務于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又要服務好高校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新華財經:誠志股份在清潔能源、半導體顯示材料、生物醫療等多個領域都有布局,且最早是從日用化工領域起家的,但公司目前將清潔能源化工作為核心產業,這是出于什么考慮?
龍大偉:誠志股份是從日化領域起家的,公司成立時的兩個發起人江西省合成洗滌劑廠和草珊瑚集團都是江西地區歷史悠久的日化行業老國企。我國日化行業是紅海市場,競爭白熱化,也是最早受到國外品牌沖擊的行業之一,很難突破,所以我們在開展國企改制的同時就開始布局公司的高科技產業轉型。如前所述,我們的三次產業轉型,從日化到生命科學、生物醫藥,到生命醫療、半導體顯示材料,再到生物制造、清潔能源以及青島正在建設的聚烯烴彈性體(POE)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項目,都離不開化工這一條主線。同時,公司主業的確定也是基于對國家戰略需求的呼應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
圖為南京誠志清潔能源有限公司
公司下一步將向化工新材料領域拓展
新華財經:誠志股份如何評估2023年宏觀經濟走勢和公司核心產業發展前景?
龍大偉:2023年我國將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從第一季度的整體經濟情況來看,我們認為今年我國宏觀經濟走勢會以平滑的趨勢逐步回升,國家對于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也會加強。
公司歷經多次產業升級,經過對主營業務的梳理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已經形成了以清潔能源產業為“主體”、半導體顯示材料產業及生命醫療產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總體發展戰略。考慮到今年的宏觀經濟背景以及當前公司實際運營情況,我們對公司核心產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新華財經:公司下一步在科技創新和前沿產業方面還有哪些布局?您預計這些布局的投資回報前景及周期怎樣?
龍大偉:公司下一步將向化工新材料領域拓展,同時積極布局生物制造產業以及顯示材料項目建設。
目前公司正以南京產業基地為起點,依托煤制氣和甲醇制烯烴技術,聯合科研單位開展煤基己二腈技術、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技術等的研發,并逐步推動項目立項論證、投資建設。這是公司對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探索的開始。
2022年,公司依托控股股東的產業資源優勢和地緣優勢,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董家口經濟區設立子公司,投資建設POE項目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項目,預計投資金額分別約為40億元和8億元。這是公司近年來最重大的一次投資,也是公司主業向高端化工新材料領域延伸的重要標志。截至目前,青島誠志華青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完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裝置專有技術獨家采購工作,POE專利技術轉讓工作正在推進中,完成了項目最終可研報告和總圖裝置,項目安評、環評、能評服務招標也已完成,廠區三通一平工程開始現場施工。
公司近年來在化工新材料領域的一系列拓展和布局,未來將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通過這樣的布局,公司能夠縱向延伸烯烴產業鏈,進一步豐富下游產業鏈,補強化工產品結構,通過精細化、差異化產品路線獲得相對優勢,提升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以我們在青島投資建設的POE項目為例,這是我們為青島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園的第一步,整個項目規劃三期,全部建設完成后,它的規模和經濟效益能夠使青島董家口化工園區成為山東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綠色碳中和示范基地,對周邊基礎設施、裝備制造、服務業等具有較好的引領帶動作用,有力輻射、促進當地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
在生物制造領域,公司已經堅守多年。目前,我們在D-核糖產品領域居國際市場領先地位,是同時擁有D-核糖產品制造及應用完整知識產權的創新型跨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拓展D-核糖在膳食補充劑、食品飲料、功能營養、原料藥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后續我們還將在確保和鞏固現有產業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延長完善產業鏈,并在食品、健康和醫療領域積極開拓探索。
在半導體顯示材料領域,我們現在處于“全顯示時代”,一塊小小的顯示屏就能讓我們連通世界。未來,顯示行業將成為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們已在青島布局顯示材料項目,能夠與京東方等主要客戶增強聯系,并助力光電半導體產業生態集群建設。
企業的發展要因時而進、乘勢而上,積極響應國家需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端制造、“雙碳”經濟與綠色科技、生物醫藥與醫療健康等都是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產業升級方向,也為公司核心產業和未來戰略指明了總體方向和目標。作為能負責任、敢擔使命的國有企業,我們將努力把握好機遇,積極應對挑戰,不斷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記者王濤、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