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要聞 | 聚鏈成群,競速海洋產業新賽道
完善推動生物醫藥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既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西海岸新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培育打造海洋新質生產力行動方案》中明確的主攻方向。
近年來,青島海洋高新區聚焦海洋生物醫藥特色產業,以鏈主項目為牽引,加快延鏈補鏈強鏈步伐,以鏈群化路徑開辟海洋特色產業發展新賽道,全力爭當新區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瞄準“靶向標”<
創新招商引鏈主
近日,記者來到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現場,推土機的轟鳴和樁機的震動讓人切身感受到大項目集聚帶來的發展活力。
“這里將重點開發建設斯達舒等藥品生產線,全面投產后將新增稅收不低于1億元,新增就業400余人,這也是市、區各級重點關注的龍頭項目。”海洋高新區管委經濟發展部負責人牟林向記者介紹。
鏈主項目是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和基礎。海洋高新區堅持以改革的思維創新項目招引路子,跳出同質化招商路徑,通過率先在上海、長春等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度高的重點城市建立招商聯絡處,聚焦生命健康、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開展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全力引進鏈主大項目,切實加快延鏈補鏈強鏈步伐。
今年以來,海洋高新區陸續簽約引進了艾迪森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大項目6個,總投資超過100億元,這些項目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鏈群化發展積蓄了澎湃動能。
8月31日,修正(中國)海洋生物醫藥大健康科技產業基地項目首開破土動工,該項目將以海洋生物醫藥和中藥現代化“雙輪驅動”,助推新區及青島市生物醫藥產業實現新增長,同時吸引上下游企業進駐,彌補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短板。
“在推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上,我們創新精準化招引、鏈群化集聚、便利化服務‘三化’模式,以招商增動能,以產業促發展,以作風優環境,加快邁開產業鏈群化發展新路子。”海洋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主任韓延春表示。
>搭好“連心橋”<
企業抱團謀發展
走進青島寰宇乾堃航天特種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到處一派繁忙景象。該項目是國內首家致力于箭體結構綠色制造、產品配套、技術服務、產能建設于一體的商業航天企業。
為保障項目及早落地開工建設,海洋高新區管委成立專項服務保障小組,實行“一對一”管家式服務,為項目提供全要素保障。在專班和各建設單位的共同努力下,該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注冊、當年開工,展現了新區招商引資新速度。
“最近,我們正爭取各方面力量支持,全力以赴推動總投資50億元的海洋生物醫藥生產和研發基地項目建設加力提速。”聊起項目進展,海洋高新區管委經濟發展部項目推進團隊負責人周飛話語中透著興奮。這是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設立以來,引進建設的第4個總投資超過20億元的主導產業鏈主項目。未來,這里將按照特色園區標準,打造成為新區海洋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產業集聚發展的新名片。
企業橫向聯合發展既是鏈群化發展的媒介,也是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海洋高新區在服務企業過程中,注重發揮政務服務平臺的信息匯集、溝通便利功能,做好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優勢產業互聯互通的“紅娘”,用政務服務“紅線”促成企業攜手聯合發展,為新區海洋新質生產力集聚發展提供助力。
在這方面,青島聚大洋藻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修正集團的合作堪稱范例。原本聚大洋集團對海藻藥用膠囊產線倍增擴產的市場前景還有一定疑慮,但有了修正集團這個世界500強制藥企業的加持合作,企業發展如虎添翼。
“新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功能區的大力支持為聚大洋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我們正加快海藻多糖藥用空心膠囊項目擴產計劃,這些項目產線全部投產后,產能將增加10倍以上,年產海藻多糖藥用空心膠囊可達800億粒。”談及市場前景,面對滿負荷運轉的生產線,聚大洋集團董事長吳仕鵬充滿信心。
>打好“組合拳”<
拓展發展新空間
海洋高新區主體位于新區建成區,可直接開發的成方連片土地資源相對較少,在發展過程中,海洋高新區下足“繡花功夫”,切實打好推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組合拳”。
一方面,在拓展產業發展載體上下功夫。積極協調國有平臺公司、專業招商部門和屬地街道,瞄準海洋生物醫藥、生命健康等重點產業和優質項目,堅持集中土地、資金等資源保障要素,通過合成攻堅,將各類優質資源“攥指成拳”,優先保障海洋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和鏈主大項目建設。
近年來,在隱珠街道、珠海街道等大力支持下,海洋高新區發揮海高集團等重點國有企業突擊隊作用,通過拆遷改造將原本畝均效益較低的小廠房聚集區規劃為千畝生命健康產業園,成為新區集聚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項目的又一優質載體。
另一方面,在拓展產業發展賽道上做文章。政企研產聯合發力是新質生產力集聚發展的核心動力。海洋高新區在推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過程中,充分聚合海藻活性物質國家實驗室、產學研聯合實驗室、國家公共檢測平臺等創新資源優勢,爭當全市及新區建設“藍色藥庫”主力軍。
在一系列有力措施的帶動下,轄區企業科技創新潛能爭相迸發。明月海藻集團在多方資源幫助下突破技術壁壘,成為國內首家取得巖藻多糖食品生產許可資質的企業,海藻酸鹽產能全球第一,主導的治療幽門螺桿菌的巖藻多糖制劑成功進入臨床應用;聚大洋集團生產的海藻生物制品全球占有率超30%,海洋寡糖已從工業級產品轉型為食品級、海洋生物醫藥級高附加值產品,與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研發的海藻多糖空心膠囊年產已達80億粒;瑯琊臺集團的小球藻加工產業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0%……這些企業已經成為新區海洋醫藥和生物功能制品高值化提升的新示范。
為更好發揮這些領軍企業的“頭雁”效應,近年來海洋高新區著力通過優先配置重點發展要素,支持企業搶抓機遇,加快引進新技術,推出新產品,拓寬新賽道。“目前我們正全力做好土地資源要素保障,確保占地100多畝的明月海洋生命康健產業園和聚大洋藥用褐藻多糖兩個大項目按期開工建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資源規劃工作業務負責人丁磊說。
“我們將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全力推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提檔升級,爭當新區乃至全市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鏈的突擊隊,為加快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核心區提供強力產業支撐。”談及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未來,韓延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