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要聞 | 青島自貿片區:“藍色自貿”填補國內空白
為深入踐行山東自貿試驗區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使命,破解現行海洋經濟統計核算體系無法滿足功能區海洋經濟統計核算需求的現實困境,青島自貿片區拓展延伸青島市海洋及相關產業統計調查國家試點成果,探索開展“藍色自貿”海洋經濟統計調查體系構建創新模式。
“藍色自貿”是青島自貿片區充分借鑒吸收國家、省、市海洋經濟統計制度和標準規范,立足片區實際,探索構建的一套國內領先、系統科學、規范標準的功能區級海洋經濟統計調查體系,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空白。該成果創新性高、影響面較廣,作為改革試點經驗在全省復制推廣。
據悉,“藍色自貿”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新模式首次提出“三庫三篩”的涉海單位認定方式,創新涉海商事主體標記認證機制,屬于國內首創。
其中,青島自貿片區針對不同海洋經濟業務類型的企業進行分類認定,依據企業登記注冊業務范圍涉海關鍵字初選形成“初篩庫”,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實際開展涉海業務的企業進行研判形成“復篩庫”,利用行業主管部門數據庫整合形成涉海企業“認定庫”,可以高效地開展涉海單位清查和認定工作,為新認定海洋企業及時提供政策引導和專業的海洋經濟發展服務,精準應對企業訴求。通過對工商注冊登記的營業范圍條目進行分類梳理,形成了85個“Ⅰ級”為直接認定涉海條目、89個“Ⅱ級”為高度涉海條目、387個“Ⅲ級”為可能涉海條目,探索在企業登記注冊環節就進行“涉海”標識的標簽化認定方式,形成簡便、高效、可行的海洋經濟活動單位標記認證機制。
“藍色自貿”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新模式能夠科學衡量和反映功能區的海洋經濟發展質效,在國家現行的市級海洋經濟統計核算制度框架下,完善功能區級海洋經濟核算體系。創新構建的功能區級海洋生產總值核算方法,進一步提高了核算工作的準確性,為在自貿試驗區、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開展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提供了技術方案和實踐經驗,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添加了藍色動力。
通過海洋經濟相關指標監測評估體系的建立,青島自貿片區能及時獲得海洋經濟發展規模、速度、結構等數據,實現了片區海洋生產總值由年度核算細化至季度初步核算。該做法能夠及時掌握海洋經濟運行動態,提高服務經濟發展決策的支持能力,有助于及時了解片區海洋產業發展現狀,精準制定產業政策,有效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為全國開展市級及以下海洋生產總值核算提供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