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 圍繞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目標,青島持續注入科創引領發展動能
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持續注入科創引領發展動能
科創引領描繪著青島實現高質量發展最清晰的路徑。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立了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總目標,突出四個發展導向,其中,突出“創新型”發展導向,就是要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科技創新策源轉化功能,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按照《青島市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五年規劃(2022-2026年)》和《青島市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青島將重點聚焦“國際化”和“創新型”兩個維度,通過實施“七大計劃”、推進“八大工程”,形成長短期搭配、相互銜接的規劃體系,勾畫和詮釋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架構和內涵,深度對接全球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未來,青島將繼續圍繞“在全省勇當龍頭、在全國爭先進位、在全球彰顯特色”,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海洋科學城、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造創新城、國家重要的未來產業城和全國知名的灣區科創走廊。到2026年,實現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2%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萬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65%,人才總量突破300萬人。
以科技為支撐,青島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為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過去十年里,青島相關指標大幅增長:高企數量由2012年的538家增長至2021年5554家,增長了9.3倍;技術合同成交額由25.4億元增長至320.1億元,增長了11.6倍;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由39.7%增長至60.5%,提升了20.8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由2011年164.3億元增長至2020年300.9億元……科技創新供給正在逐步由量變走向質變。乘勢而上、持續進位,青島在全國乃至全球各類科技實力評選的榜單中頻頻躋身“第一梯隊”,穩住了全國前十的科創城市地位,為青島的“創新型”和“國際化”提供了更好的證明。
以創新為引領,青島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城市創新能級穩步攀升。基礎研究是科學體系的頂層邏輯,從根本上決定著科技創新能夠“跳多高”“跑多遠”,青島擁有29所高校、30多所高校駐青研究院或機構、9家國家重點實驗室,為開展基礎研究提供了底氣。產業是催生創新的土壤,立足特色產業鏈注入科創動力,全球領先的顛覆性技術頻頻在青島面世:松立集團研發的城市級靜態交通管理平臺,以數字化賦能城市停車資源一體化管理,為城市交通裝上了“大腦”;山東易華錄在人工智能等技術“加持”下研發了魚苗計數器,有效改善了傳統水產養殖依賴人工的困境;軟控不久前發布了行業首個橡膠裝備工業互聯網平臺MESIIC,首次實現了研發設計、橡膠輪胎生產、設備服務等30余項應用場景的智能化,解決了橡膠輪胎行業個性化定制需求多、生產過程復雜、裝備運維成本高等共性難題……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撲面而來、科技創新資源戰略布局深度重構的當下,錨定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青島,正在全球坐標系中審視自己,要在世界舞臺上有新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