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要聞 | 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鮮明提出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深刻闡述“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發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時代強音。今年5月視察山東時,總書記指出,“山東要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作為”。工委(區委)二屆五次全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精準聚焦“擔負新時代文化使命”作出具體部署,提出明確要求。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將文化自信納入“四個自信”,稱其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唯有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與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新時代融會貫通、生機勃勃,復興偉業才會有綿綿不絕的精神動力。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文化“兩創”,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持續擦靚影視之都、音樂之島、啤酒之城、會展之濱“四張國際名片”,加快建設文化強區。
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強大與興盛,總是以文化的強大和興盛為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脈,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紐帶,也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動力。要著力把握“兩個結合”的鮮明理論特質,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推動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芒。要進一步挖掘海洋文化、瑯琊文化、齊魯文化“三大主體文化”精髓要義,深入推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傳統文化資源煥發新活力。要保護和運用好紅色資源,持續抓好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用好楊家山里紅色教育基地、5G高新視頻黨建教育基地等紅色資源,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文化事業的關鍵是以文塑人、以文育人,舉旗幟、聚民心。要常態長效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推進美德新區、信用新區建設,加強“最美新區人”、道德模范等典型的選樹宣傳,引導群眾增強公民意識、規則意識、法治觀念,自覺聽黨話、跟黨走;要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標準建設運營市民文化中心、圖書館等文化場所,為群眾提供更多基本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發展文化產業的關鍵是堅持文旅融合、突出新區特色。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高標準建設國家級文旅融合示范區;要加強竹岔島等海島的開發建設,講好海島故事,打造國際濱海旅游度假目的地;要持續擦靚“四張國際名片”,持續提升新區美譽度和影響力。
新的文化使命需要新的歷史擔當。踏上新征程,讓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的博大胸襟,堅持守正創新的正氣銳氣,聚焦時代需要、人民需要,努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實踐文化、塑造文化、提煉文化,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奮斗和實踐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